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规范指南第3号--验资(试行)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8 13:42:07  浏览:9586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规范指南第3号--验资(试行)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关于印发《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规范指南第3号--验资(试行)》的通知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注册会计师协会,深圳市注册会计师协会:

  为了指导注册会计师执行验资业务,提高执业质量,降低执业风险,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我会修订了《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规范指南第3号--验资(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于2001年7月1日起执行。

  附件: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规范指南第3号--验资(试行)

     二○○一年六月二十六日

  

  附件:  

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规范指南第3号--验资(试行)

(2001年6月26日修订)

  

  1. 总 则

  1.1 为了指导注册会计师执行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外商投资企业验资业务,提高执业质量,降低执业风险,根据《独立审计基本准则》和《独立审计实务公告第1号--验资》制定本指南。

  1.2 本指南使用的下列术语,其定义为:

  验资是指注册会计师依法接受委托,按照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对被审验单位注册资本的实收或变更情况进行审验,并出具验资报告。验资分为设立验资和变更验资。

  设立验资是指注册会计师对被审验单位申请设立登记的注册资本实收情况进行的审验。变更验资是指注册会计师对被审验单位申请变更登记的注册资本变更情况进行的审验。

  被审验单位是指在中国境内拟设立或已设立的,依法应当进行验资的企业。

  注册资本是指被审验单位在企业登记机关登记的全体出资者的出资额。

  验资截止日是指注册会计师所验证的注册资本实收或变更情况的截止日期,是注册会计师审验结论成立的一个特定时点。

  验资报告日是指注册会计师完成外勤审验工作的日期。

  1.3 注册会计师执行验资业务,应当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

  1.4 在执行验资业务过程中,如果遇到本指南未指明的情况,注册会计师应当按照《独立审计实务公告第1号--验资》和相关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并依据国家有关法规的规定,合理运用专业判断。

  

  2.接受业务委托与编制验资计划

  2.1 在接受委托前,注册会计师应当与委托人、被审验单位管理当局沟通,实地察看被审验单位的住所、主要经营场所,了解被审验单位基本情况,获取有关资料,填写被审验单位基本情况表(参考格式2-1、2-2和2-3)。

  2.2 对于设立验资中的非首期验资或变更验资,注册会计师应当查阅被审验单位的前期验资报告、近期会计报表、审计报告和其他与本次验资有关的资料,以了解被审验单位以前注册资本的实收情况。必要时,注册会计师应当查阅前任注册会计师的验资工作底稿。

  2.3 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了解的被审验单位基本情况、验资类型、委托目的、审验范围等,考虑自身能力和独立性,初步评估验资风险,确定是否接受委托。

  2.4 如果接受委托,注册会计师应当与委托人就委托目的、审验范围、双方的责任、时间要求、验资收费、验资报告的用途及使用责任、业务约定书的有效期间、约定事项的变更及违约责任等事项协商一致,并由会计师事务所与委托人签订验资业务约定书(参考格式2-4和2-5)。

  2.5 注册会计师应当编制总体验资计划和具体验资计划,对验资工作作出合理安排。

  2.6 总体验资计划(参考格式2-6)通常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验资类型、委托目的和审验范围;

  (2)以往的验资和审计情况;

  (3)重点审验领域;

  (4)验资风险评估;

  (5)对专家工作的利用;

  (6)验资工作进度及时间、费用预算;

  (7)验资小组组成及人员分工。

  2.7 具体验资计划通常包括各审验项目的以下主要内容:

  (1)审验目标;

  (2)审验程序;

  (3)执行人及执行日期;

  (4)验资工作底稿的索引号。

  具体验资计划一般通过编制各审验项目的审验程序表(参考格式2-7)完成。

  2.8 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情况的变化对验资计划进行修改和补充,并记录于验资工作底稿。

  

  3.设立验资的取证与审验

  3.1 设立验资的取证

  3.11 注册会计师执行设立验资业务时,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获取下列资料,形成审验证据:

  (1)被审验单位的设立申请报告及审批机关的批准文件;

  (2)被审验单位出资者签署的与出资有关的协议、合同和企业章程;

  (3)出资者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自然人身份证明;

  (4)被审验单位法定代表人的任职文件和身份证明;

  (5)全体出资者指定代表或委托代理人的证明和委托文件、代表或代理人的身份证明;

  (6)经企业登记机关核准的《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7)被审验单位住所和经营场所使用证明;

  (8)银行出具的收款凭证、对账单(或具有同等证明效力的文件)及银行询证函回函;

  (9)实物移交与验收证明、作价依据、权属证明和实物存放地点的证明;

  (10)专利证书、专利登记簿、商标注册证、土地使用权证、房地产证、土地红线图及有关允许出资的批准文件;

  (11)政府有关部门对高新技术成果的审查认定文件;

  (12)与无形资产出资有关的转让合同、交接证明及作价依据;

  (13)实物资产、无形资产等的评估报告及出资各方对资产价值的确认文件;

  (14)出资者对其出资资产的权属说明及未设定担保等事项的书面声明;

  (15)拟设立企业及其出资者签署的在规定期限内办妥有关财产权转移手续等事项的承诺函;

  (16)拟设立企业关于依法建立会计账簿等事项的书面声明;

  (17)被审验单位确认的货币出资清单、实物出资清单、无形资产出资清单、与净资产出资相关的资产和负债清单、注册资本实收情况明细表;

  (18)国家相关法规规定的其他资料。

  3.12 执行股份有限公司设立验资业务,注册会计师还应当获取下列资料:

  (1)国务院授权的部门或省级人民政府批准被审验单位设立的文件;

  (2)以国有资产出资的,政府有关部门对被审验单位股权设置方案的批复。

  3.13 执行新设合并企业验资业务,注册会计师还应当获取下列资料:

  (1)合并各方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关于新设合并的决议;

  (2)合并各方签订的合并协议;

  (3)政府有关部门批准企业合并的文件;

  (4)有关合并的公告;

  (5)合并各方的债务清偿报告或债务担保证明;

  (6)合并各方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7)合并各方的资产评估报告及合并各方对合并资产价值的确认文件;

  (8)合并前各方和合并后被审验单位的资产负债表及财产清单;

  (9)相关会计处理资料。

  3.14 执行外商投资企业设立验资业务,注册会计师还应当获取下列资料:

  (1)审批机关核发的批准证书;

  (2)企业登记机关核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3)外汇管理部门核发的外汇登记证、资本金账户开户证明;

  (4)外方出资者用其从中国境内举办的其他外商投资企业获得的人民币利润出资的,有关该外商投资企业已审计会计报表和审计报告、董事会有关利润分配的决议、利润获取地外汇管理部门的批准文件以及主管税务机关出具的完税证明;

  (5)以进口实物出资的,各地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或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财政部授予资格的其他价值鉴定机构出具的外商投资财产价值鉴定证书;

  (6)相关会计处理资料。

  3.2 设立验资的一般审验程序

  3.21 货币出资

  3.211 审验目标

  审验出资者是否按照协议、合同、章程的规定将其认缴的货币资金如期、足额存入被审验单位在其所在地银行开设的账户。

  3.212 审验程序

  以货币出资的,注册会计师应当在检查被审验单位开户银行出具的收款凭证、对账单(或具有同等证明效力的文件)及银行函证回函等的基础上审验出资者的实际出资金额。具体审验程序包括:

  (1)检查货币出资清单的出资者、出资金额、出资币种、出资日期等内容是否符合协议、合同、章程的规定;

  (2)检查收款凭证的金额、币种、日期等内容是否与货币出资清单一致;

  (3)检查收款凭证是否加盖收讫章或转讫章;

  (4)检查收款凭证的收款人是否为被审验单位,付款人是否为出资者;

  (5)检查收款凭证中是否注明该款项为投资款;

  (6)检查截至验资报告日止的银行对账单(或具有同等证明效力的文件)的收款金额、币种、日期等是否与收款凭证一致并关注其间资金往来有无明显异常情况;

  (7)向银行寄发询证函(参考格式3-1和3-2),检查出资者是否缴存货币资金,金额是否与收款凭证一致;

  (8)检查货币出资清单是否与注册资本实收情况明细表一致。

  3.22 实物出资

  3.221 审验目标

  审验出资者是否按照协议、合同、章程的规定将其认缴的实物资产如期、足额投入被审验单位,并办理有关财产权转移手续。

  3.222 审验程序

  以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和材料等实物出资的,注册会计师应当观察、监盘实物,验证其产权归属,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资产评估或价值鉴定或各出资者商定的基础上审验其价值。具体审验程序包括:

  (1)检查实物出资清单填列的实物品名、规格、数量、作价、出资日期等内容是否符合协议、合同、章程的规定;

  (2)国家规定须进行资产评估的,查阅其评估报告,了解评估目的、评估范围与对象、评估基准日、评估假设等有关限定条件是否满足验资的要求,关注评估报告的特别事项说明、评估基准日至验资报告日期间发生的重大事项是否对验资结论产生影响;检查投入资产的价值是否经各出资者认可;

  (3)观察、监盘实物数量并关注其状况,验证其是否与实物出资清单一致;

  (4)检查房屋、建筑物的平面图、位置图,验证其名称、坐落地点、建筑结构、竣工时间、已使用年限及作价依据是否符合协议、合同、章程的规定,检查房地产证等产权证明,验证出资前的产权是否归出资者所有;

  (5)检查机器设备、运输工具和材料等实物的购货发票、货物运输单、提货单、保险单、车辆行驶证等单证,验证其权属及作价依据;

  (6)检查实物是否办理交接手续,交接清单是否得到出资者及被审验单位的确认,实物的交付方式、交付时间、交付地点是否符合协议、合同、章程的规定;

  (7)对实物中须办理过户手续但在验资时尚未办妥的,检查被审验单位及其出资者是否签署了在规定期限内办妥过户手续的承诺函;

  (8)检查实物出资清单是否与注册资本实收情况明细表一致。

  3.23 知识产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出资

  3.231 审验目标

  审验出资者是否按照协议、合同、章程的规定将其认缴的知识产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等无形资产如期、足额投入被审验单位,并办理有关财产权转移手续。

  3.232 审验程序

  以知识产权、非专利技术和土地使用权等无形资产出资的,注册会计师应当验证其产权归属,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资产评估或各出资者商定的基础上审验其价值。具体审验程序包括:

  (1)检查知识产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等无形资产出资清单中的名称、有效状况、作价等内容是否符合协议、合同、章程的规定;

  (2)国家规定须进行资产评估的,查阅其评估报告,了解评估目的、评估范围与对象、评估基准日、评估假设等有关限定条件是否满足验资的要求;关注评估报告的特别事项说明和评估基准日至验资报告日发生的重大事项是否对验资结论产生影响;检查投入资产的价值是否经各出资者认可;

  (3)以专利权出资的,如专利权人为全民所有制单位,检查专利权转让是否经过上级主管部门批准;以商标权出资须经商标主管部门审批的,检查是否经其审查同意;

  (4)检查专利证书、商标注册证等产权证明,验证出资前的产权是否归出资者所有;

  (5)检查各项知识产权、非专利技术出资是否以其整体作价出资,知识产权、非专利技术作价总金额占注册资本的比例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6)以高新技术成果出资须经国家或省级科技管理部门认定的,检查是否经其审查认定,高新技术成果作价总金额占注册资本的比例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7)检查土地使用权证和平面位置图,并现场察看,以审验土地使用权证载明的有关内容是否真实,土地使用权的作价依据是否合理;

  (8)以划拨土地使用权出资的,检查出资者是否向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申请办理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对城市规划区内集体所有的土地,检查其是否依法征为国有土地;

  (9)检查知识产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等无形资产是否办理交接手续,交接清单是否得到出资者及被审验单位的确认;

  (10)检查知识产权是否办理产权转让登记手续,非专利技术是否签订技术转让合同,土地使用权是否办理变更土地登记手续;国家允许在企业成立后一定期限内办理上述手续,但在验资时尚未办理完毕的,检查被审验单位及其出资者是否签署了在规定期限内办妥有关手续的承诺函;

  (11)检查无形资产出资清单是否与注册资本实收情况明细表一致。

  3.24 净资产出资

  3.241 审验目标

  审验出资者是否按照协议、合同、章程的规定将与净资产出资有关的资产和负债如期、足额转入被审验单位,并办理有关财产权转移手续。

  3.242 审验程序

  以净资产出资的,注册会计师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审计的基础上验证其价值。具体审验程序包括:

  (1)检查净资产出资额是否符合协议、合同、章程的规定;

  (2)审计与净资产出资有关的资产、负债,以验证净资产出资额是否真实;如果已经其他注册会计师审计,在利用其他注册会计师的工作时,应当依据《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3号--利用其他注册会计师的工作》的有关要求执行;

  (3)国家规定须进行资产评估的,查阅评估报告,了解其评估目的、评估范围与对象、评估基准日、评估假设等有关限定条件是否满足验资的要求;关注评估报告的特别事项说明和评估基准日至验资报告日期间发生的重大事项对验资结论产生的影响;检查投入净资产的价值是否经各出资者认可;

  (4)检查与净资产出资有关的资产、负债交接清单;

  (5)检查与净资产出资有关的资产和负债转移方式、期限是否符合协议、合同、章程的规定;

  (6)检查产权证明文件;对国家允许在企业成立后一定期限内办理有关财产权转移手续,但在验资时尚未办妥的,检查被审验单位及其出资者是否签署在规定期限内办妥有关手续的承诺函;

  (7)尚未办妥银行存款户名、股权投资中投资主体和借款合同中借款主体等变更手续的,检查被审验单位及其出资者是否签署在规定期限内办妥变更手续的承诺函;

  (8)检查新设合并的合并各方是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通知债权人,发布公告,进行债务清偿或提供债务担保;

  (9)检查国有企业净资产折股数额是否与政府有关部门的批准文件以及协议、合同、章程的规定一致,未折股部分的处理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10)检查评估基准日至净资产转入日期间的净资产变动情况,并检查是否对其进行了适当的会计处理;

  (11)检查净资产出资额是否与注册资本实收情况明细表一致。

  3.3 外商投资企业设立验资的特殊审验程序

  3.31 以货币出资的,除实施3.21规定的程序外,注册会计师还应当实施下列审验程序:

  (1)检查外方出资者是否以从境外汇入的外币出资,并将出资款缴存于被审验单位的外币资本金账户;

  (2)外方出资者用其从中国境内举办的其他外商投资企业获得的人民币利润出资的,检查该外商投资企业有关的已审计会计报表和审计报告、董事会有关利润分配的决议、利润获取地外汇管理部门的批准文件以及主管税务机关出具的完税证明;

  (3)当出资的币种与注册资本的币种、记账本位币不一致时,检查折算汇率是否与协议、合同、章程以及国家有关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一致;

  (4)出资者将出资款直接汇入被审验单位在境外开立的银行账户的,检查被审验单位注册地外汇管理部门的批准文件。

  3.32 以进口实物出资的,除实施3.22规定的程序外,注册会计师还应当实施下列审验程序:

  (1)按照国家规定须办理价值鉴定手续的,查阅各地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或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财政部授予资格的其他价值鉴定机构出具的外商投资财产价值鉴定证书;

  (2)检查财产价值鉴定证书所列的实物是否与购货发票、货物运输清单、货物提单、海关查验放行清单、保险单据、实物出资清单及验收清单一致;

  (3)观察、监盘实物,验证其品名、规格、数量、价值等是否与财产价值鉴定证书的有关内容一致;

  (4)当实物出资的币种与注册资本的币种、记账本位币不一致时,检查折算汇率是否与协议、合同、章程以及国家有关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一致。

  3.33 以无形资产出资的,除实施3.23规定的程序外,注册会计师还应当实施下列审验程序:

  (1)以高新技术成果出资的,高新技术成果是否按出资期限一次性出资到位;

  (2)当无形资产出资的币种与注册资本的币种、记账本位币不一致时,检查折算汇率是否与协议、合同、章程以及国家有关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一致。

  3.34 实物、无形资产出资须办理有关财产权转移手续的,注册会计师应当检查有关手续是否办理完毕。

  3.35 对非首期出资,注册会计师还应当实施下列程序,以关注以前的注册资本实收情况:

  (1) 查阅以前各期验资报告、近期会计报表和审计报告;

  (2) 向被审验单位获取有关前期出资已到位、出资者未抽回资本的书面声明;

  (3)关注被审验单位与其关联方的有关往来款项有无明显异常情况;

  (4)检查前期出资的实物、无形资产是否办理了有关财产权转移手续。

  如果委托人要求对累计的注册资本实收情况进行审验,注册会计师应当复核以前各期的注册资本实收情况并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

  3.36 检查与注册资本实收情况相关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3.37 注册会计师应当关注被审验单位注册资本与投资总额的比例、出资期限、外方出资者的出资比例是否符合有关协议、合同、章程、审批机关的批准文件及国家相关法规的规定。

  3.4 注册会计师执行设立验资业务,应当关注被审验单位申请的注册资本是否达到国家规定的最低限额。

  

  4.变更验资的取证与审验

  4.1 变更验资的取证

  4.11 注册会计师执行变更验资业务时,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获取下列资料,形成审验证据:

  (1)被审验单位法定代表人签署的变更登记申请书;

  (2)董事会、股东会或股东大会作出的变更注册资本的决议;

  (3)政府有关部门对被审验单位注册资本变更等事宜的批准文件;

  (4)经批准的注册资本增加或减少前后的协议、合同、章程;

  (5)注册资本变更前的营业执照;

  (6)外商投资企业注册资本变更后的批准证书;

  (7)前期的验资报告及相关资料;

  (8)注册资本增加或减少前最近一期的会计报表;

  (9)被审验单位提供的有关前期出资已到位、出资者未抽回资本的书面声明;

  (10)以货币、实物、知识产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等出资增加注册资本的相关资料(同设立验资);

  (11)与合并、分立、注销股份有关的协议、方案、资产负债表、财产清单;

  (12)与减资有关的公告、债务清偿报告或债务担保证明;

  (13)与合并或分立有关的公告、债务清偿报告或债务担保证明;

  (14)出资者以其债权转增资本的有关协议;

  (15)有关股权转让的协议、决议、批准文件,证明股权转让的律师意见书或公证书等法定文件及办理股款交割的凭证;

  (16)相关会计处理资料;

  (17)被审验单位确认的注册资本变更情况明细表;

  (18)国家相关法规规定的其他资料。

  4.12 股份有限公司因合并、分立、注销股份而变更注册资本的,注册会计师还应当取得国务院授权的部门或省级人民政府的批准文件。股份有限公司发行新股(含配股)的,还应当取得国务院证券管理部门的批准文件。

  4.13 股份有限公司发行新股(含配股)的,注册会计师还应当取得股款划转凭据、股票发行费用清单。如果委托证券承销机构办理,还应当取得委托承销协议、承销报告、募股清单、证券登记机构出具的有关证明。

  4.14 股份有限公司分配股票股利、以资本公积、盈余公积转增资本的,注册会计师还应当取得证券登记机构出具的有关证明。

  4.2 变更验资的审验程序

  4.21 审验目标

  审验被审验单位变更注册资本是否符合法定程序,实收资本(股本)的增减变动是否真实,相关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4.22 变更验资的一般审验程序

  以货币、实物、知识产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等出资增加注册资本的,注册会计师应当参照设立验资的审验程序进行审验;以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出资者的债权等转增注册资本以及因合并增加注册资本,或因合并、分立、注销股份等减少注册资本的,注册会计师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审计的基础上验证其价值。具体审验程序如下:

  (1)查阅董事会、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关于注册资本增加或减少的决议,检查注册资本变更情况明细表中所列内容是否与有关决议及修改后的协议、合同、章程一致;

  (2)变更注册资本须经政府有关部门审批的,检查是否获得批准;

  (3)国家规定须办理有关财产权转移手续的,检查是否已办理完毕;

  (4)因合并、分立变更注册资本,或因注销股份等其他原因减少注册资本的,检查被审验单位是否按规定通知债权人,发布公告,进行债务清偿或提供债务担保,并得到债权人的认可;

  (5)检查减少注册资本后的出资者、出资金额、出资比例是否符合协议、合同、章程及董事会、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决议的有关规定;

  (6)检查减少后的注册资本是否不低于法定注册资本最低限额;

  (7)检查与增加或减少注册资本相关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8)股份有限公司发行新股(含配股)的,如果委托证券承销机构办理,还应当查阅委托承销协议、承销报告、募股清单、股款划转凭据、股票发行费用清单;

  (9)查阅前期验资报告,关注前期注册资本的实收情况;

  (10)关注被审验单位与其关联方的有关往来款项有无明显异常情况;

  (11)检查前期出资的实物、无形资产是否办理了有关财产权转移手续;

  (12)查阅近期会计报表和审计报告,关注被审验单位是否存在由于严重亏损而导致增资前的净资产小于注册资本的情况;

  (13)如果委托人要求对增资后累计的注册资本实收情况进行审验,注册会计师还应当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

  4.23 变更验资的特殊审验程序

  4.231 以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转增注册资本的,除实施4.22规定的有关程序外,注册会计师还应当实施下列审验程序:

  (1)对用于转增注册资本的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进行审计,以验证其金额是否真实;如果已经其他注册会计师审计,在利用其他注册会计师的工作时,应当依据《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3号--利用其他注册会计师的工作》的有关要求执行;

  (2)检查用于转增注册资本的资本公积项目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3)检查被审验单位用于转增注册资本的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4)检查转增注册资本前后各出资者的出资比例是否一致。

  4.232 出资者以其债权转增注册资本的,除实施4.22规定的有关程序外,注册会计师还应当实施下列审验程序:

  (1)检查以债权转增注册资本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是否符合董事会、股东会或股东大会的有关决议及出资者与被审验单位签署的有关协议等;

  (2)检查被审验单位转作注册资本的负债发生的时间、原因及有关的原始凭证和会计记录,确定该项负债是否真实、合法;

  (3)检查以债权转增注册资本的出资者与被审验单位是否还存在其他债务关系。

  4.233 因吸收合并而变更注册资本的,除实施4.22规定的有关程序外,注册会计师还应当实施下列审验程序:

  (1)审计合并各方的资产负债表,验证被审验单位合并日的净资产数额;如果截止至合并日的会计报表已经其他注册会计师审计,在利用其他注册会计师的工作时,应当依据《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3号--利用其他注册会计师的工作》的有关要求执行;

  (2)检查净资产折合实收资本(股本)的比例是否符合合并协议及国家有关规定。

  4.234 因派生分立而减少注册资本的,除实施4.22规定的有关程序外,注册会计师还应当实施下列审验程序:

  (1)审计被审验单位分立前后的资产负债表,验证被审验单位分立日的净资产数额;如果截止至分立日的会计报表已经其他注册会计师审计,在利用其他注册会计师的工作时,应当依据《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3号--利用其他注册会计师的工作》的有关要求执行;

  (2)检查财产分割及净资产折合实收资本(股本)的比例是否符合分立协议及国家有关规定。

  4.235 因注销股份而减少注册资本的,除实施4.22规定的有关程序外,注册会计师还应当实施以下审验程序:

  (1)检查与减资有关的会计凭证,以验证减资者、减资方式、减资金额是否真实;

  (2)审计减资后的资产负债表,以验证减资后的实收资本(股本)是否真实;如果截止至减资日的会计报表已经其他注册会计师审计,在利用其他注册会计师的工作时,应当依据《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3号--利用其他注册会计师的工作》的有关要求执行。

  4.236 企业整体改组、改制须进行变更登记的,除实施3.24、4.22、4.233规定的有关程序外,注册会计师还应当检查用于折合实收资本(股本)的净资产额的确认依据及净资产折股比例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对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的,应当检查其是否以变更日经审计的净资产额为依据折合为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

  4.3 注册会计师执行变更验资业务,应当关注被审验单位变更后的注册资本是否达到国家规定的最低限额。

  

  5.验资报告

  5.1 注册会计师应当在实施了必要的审验程序,获取充分、适当的审验证据后,形成审验意见,出具验资报告。

  5.2 验资报告的要素

  5.21 标题。标题统一为"验资报告"。

  5.22 收件人。收件人为验资业务的委托人。验资报告应当载明收件人全称。

  5.23 范围段。范围段应当说明审验范围、出资者及被审验单位的责任、注册会计师的责任、审验依据和已实施的主要审验程序等。

  (1)审验范围是指注册会计师所验证的被审验单位截至特定日期止的注册资本实收或变更情况。

  (2)出资者及被审验单位的责任是按照国家相关法规的规定和协议、合同、章程的要求出资,提供真实、合法、完整的验资资料,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

  (3)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是按照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对被审验单位注册资本的实收或变更情况进行审验,出具验资报告。

  (4)注册会计师的审验依据是《独立审计实务公告第1号-验资》。

  (5)注册会计师实施的主要审验程序通常包括检查、观察、监盘、查询及函证、计算等。

  5.24 意见段。意见段应当说明注册会计师的审验意见。注册会计师在发表审验意见时,应当说明已验证的被审验单位注册资本的实收或变更情况。

  (1)对设立验资,注册会计师应当在意见段中说明被审验单位申请登记的注册资本金额、出资期限等,并说明截至特定日期止,被审验单位已收到全体出资者缴纳的注册资本情况,包括各出资者缴纳注册资本的合计金额,各种出资方式的出资金额以及知识产权、非专利技术出资占注册资本的比例。

  出资者分期缴纳注册资本的,注册会计师仅对被审验单位本期注册资本的实收情况发表审验意见。对以前各期注册资本实收情况,注册会计师应当在验资报告说明段中说明进行审验的会计师事务所名称及其验证情况,并说明包括本期在内累计的注册资本实收金额。

  (2)对变更验资,注册会计师应在意见段中说明已验证的被审验单位注册资本和实收资本(股本)的变更情况。

  增加注册资本的,注册会计师应当说明被审验单位原注册资本金额、申请增资后的注册资本金额等,对出资者新缴纳出资的,应当说明截至特定日期止,被审验单位已收到出资者缴纳的新增注册资本情况,包括各出资者缴纳新增注册资本的合计金额,各种出资方式的出资金额以及累计知识产权、非专利技术出资占变更后注册资本的比例;对被审验单位以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转增注册资本的,应当说明转增注册资本的依据及实际用以转增的项目和金额,以及转增注册资本的合计金额。

不分页显示   总共2页  1 [2]

  下一页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河北省依法行政考核办法

河北省人民政府


河北省依法行政考核办法

政府令〔2010〕第12号


《河北省依法行政考核办法》已经2010年12月14日省政府第76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2月1日起施行。







省长



二○一○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河北省依法行政考核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根据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及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进行依法行政考核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依法行政考核,是指按照“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基本要求进行的督促检查、考核评定及奖惩活动。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对所属行政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依法行政工作的考核。政府法制机构根据本级人民政府的部署,具体组织进行考核工作,并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

实行双重管理部门的依法行政考核,由本级人民政府负责,并听取其上级管理部门的意见;实行垂直管理的部门,当地人民政府应对其依法行政情况予以掌握,并将有关情况通报其上级管理部门。

上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下级人民政府依法行政考核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第五条依法行政考核坚持实事求是、注重实效、客观公正、公众参与,统一组织、分级负责的原则。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行政执法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作为本地区、本部门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对依法行政考核工作负总责,进行认真部署和督导。

第二章考核内容

第七条依法行政考核的内容主要包括:

(一)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的情况;

(二)依法行政制度建设和实施的情况;

(三)依法、科学、民主决策的情况;

(四)规范行政执法的情况;

(五)依法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情况;

(六)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取得实际效果的情况。

第八条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的考核内容:

(一)建立健全政府常务会议和部门领导班子会议会前学法、法制讲座、领导干部依法行政专题研讨班等领导干部学法制度。

(二)实行领导干部任职前依法行政情况考察和法律知识测试制度,拟任地方政府及其部门领导职务的干部任职前考察其掌握相关法律知识和依法行政情况。

(三)完善公务员录用考试制度,将法律知识测试列入公务员录用考试内容,对拟从事行政执法、政府法制工作的公务员进行专门法律知识考试。

(四)落实行政执法人员法律知识培训制度,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定期组织行政执法人员参加通用法律知识培训、专门法律知识轮训和新法律法规专题培训,将培训情况、学习成绩作为考核内容和任职晋升的依据之一。

(五)各级行政学院和公务员培训机构举办的行政机关公务员培训班,把依法行政知识纳入教学内容。

第九条依法行政制度建设和实施情况的考核内容:

(一)健全政府立法制度。严格遵守法定权限和程序,及时出台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立法项目,完善公众参与政府立法的制度和机制。

(二)健全规范性文件制定制度。严格依法制定规范性文件,加大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工作力度,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的规范性文件实行统一登记、统一编号、统一发布。建立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评估和清理制度,政府规章每隔5年、规范性文件每隔2年清理一次。

(三)严格实行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完善配套制度和各类公开办事制度,建立健全本机关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制,明确职责权限。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发布机制,落实政府信息公开的载体,及时更新政府网站发布的信息。

(四)完善和实施行政监督制度。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和人民法院依法实施的监督,上级行政机关加强对下级行政机关的层级监督,充分发挥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的作用。建立和完善群众举报投诉制度,积极接受媒体和社会舆论监督。

(五)健全和落实领导干部问责制度。明确问责主体和权限、对象和事由、程序和方式。坚持有责必问。

(六)健全推进依法行政的领导体制和机制。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建立由主要领导牵头的推进依法行政领导机构,加强对依法行政的督促指导、监督考核。建立政府常务会议听取依法行政工作汇报制度和向上一级政府报告推进依法行政情况制度。深入开展依法行政示范创建活动,培育先进典型,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加强法制机构建设,使其规格、编制与其承担的职责和任务相适应,充分发挥其在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方面的组织协调和督促指导作用。

第十条依法科学民主决策的考核内容:

(一)健全重大行政决策规则,把公众参与、专家咨询、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决策的必经程序。

(二)依照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听证的重大决策事项,以及涉及重大公共利益或者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事项均组织听证并采纳合理意见。

(三)重大决策事项经政府常务会议或者部门领导班子会议集体讨论决定,会前交由法制机构进行合法性审查。

(四)重大决策进行跟踪反馈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及时作出是否调整或者停止执行的决定。

第十一条规范行政执法的考核内容:

(一)完善行政执法体制和机制,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和综合行政执法工作,完善依法行政的财政保障机制,行政机关履行法定职责所需经费统一列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二)健全行政执法程序,细化执法流程,明确执法步骤、环节和时限,建立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对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强制、行政征收等各类行政执法行为的具体情形,明确适用的具体条件、标准、幅度和方式,规范裁量权的行使。

(三)深入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定期清理、确认并向社会公布本级政府所属行政执法主体及其权限,行政执法部门依法明确执法机构、执法岗位和执法人员职责并向社会公布。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执法质量考核、执法满意度测评等工作,加强执法评议考核,评议考核结果作为行政执法人员奖励惩处、晋职晋级的重要依据。

(四)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实行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制度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对拟从事行政执法工作的人员,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法制机构统一组织法律知识培训和考试,未通过考试的不予核发行政执法证件,不得从事行政执法活动。行政执法人员持有垂直管理部门依法核发的行政执法证件的,向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备案并接受其执法监督。认真落实《河北省行政执法和行政执法监督规定》和《河北省行政执法证件和行政执法监督检查证件管理办法》。建立行政执法人员档案,对行政执法人员实行动态管理。

第十二条依法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考核内容:

(一)建立由各级人民政府负总责、政府法制机构牵头、各职能部门为主体的行政调解工作体制,充分发挥行政机关在化解行政争议和民事纠纷中的作用。完善行政调解制度,开展人民调解工作。推动建立行政调解与人民调解、司法调解相衔接的大调解联动机制。

(二)加强行政复议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健全行政复议机构,充实行政复议人员,确保行政复议案件依法由2名以上行政复议人员审理。改进和优化行政复议案件审理方式,提高行政复议决定的执行力。建立健全适应行政复议工作特点的激励机制和经费装备保障机制。探索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复议审理工作,进行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建立行政复议与信访衔接机制。

(三)认真做好行政应诉工作。对人民法院受理的行政案件,行政机关积极应诉,按规定向法院提交做出被诉行政行为的依据、证据和其他相关材料。重大行政诉讼案件由行政机关负责人主动出庭应诉。尊重并自觉履行人民法院做出的生效判决、裁定,认真对待人民法院发出的司法建议书。

第十三条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实际效果的考核内容:

(一)通过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不断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保障和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幸福。

(二)发生下列情形的,影响对发生地方或者部门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实际效果的评价:

因违法行政引发恶性事件或者重特大安全、环境事故的;

因行政不作为或者乱作为给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或者公民合法权益造成严重损害的;

违法作出决定、命令、指示,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者恶劣影响的。

第三章考核方法和程序

第十四条依法行政考核一般逐级进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本级政府确定的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应当直接进行考核,也可选择确定若干重点单位直接进行考核。

第十五条依法行政考核采取日常掌握情况与年度集中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法制机构日常通过信息反馈、情况交流、督促检查、随机抽查等方式,掌握本行政区域内考核对象依法行政情况。年度考核由法制机构制定考核方案,报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予以牵头组织,请本级人民政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共同参加,组成若干考核组,分别到被考核单位进行考核。

第十六条年度依法行政考核按下列步骤进行:

(一)被考核单位按照考核工作要求做好自查自评,并于每年12月底向负责考核的法制机构报送书面情况;

(二)考核组到被考核单位,采取召开座谈会、查阅有关文件资料、现场考察、走访有关单位和人员、组织民主评议等方法进行考核;

(三)考核组对被考核单位依法行政情况作出评价,报告法制机构,由法制机构作出综合评价,报本级人民政府审定;

(四)向被考核单位反馈考核结果并予公布。

第十七条考核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考核可采取百分制计分方法,在年度考核方案中设定分值和评分及加分、减分标准。

第四章考核结果运用

第十八条依法行政考核指标纳入各级人民政府目标考核、绩效考核评价体系,考核结果作为对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

第十九条根据年度考核结果,对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的予以通报批评。省人民政府每年遴选若干个考核结果优秀的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授予“法治政府建设先进单位”;遴选若干个工作部门和单位,授予“依法行政先进单位”。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条本办法自2011年2月1日起施行。



关于政府部门集中购买和更换正版软件的通知

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政府部门集中购买和更换正版软件的通知

颁布单位: 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颁布日期: 2003-01-23
实施日期: 2003-01-23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家版权局、 国家计委、 财政部、信息产业部《关于政府部门应带头使用正版软件的通知》(国权联〔2001〕1号)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版权局等四部门关于做好使用正版软件清理盗版软件工作意见的通知》(津政办发〔2001〕90号),做好政府部门集中购买和更换正版软件工作,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
  各级人民政府及政府各部门要切实认识到,使用正版软件、清理盗版软件,是依法行政、依法治市、科技兴市的需要,是保护软件开发者和软件著作权人合法权益、维护软件市场正常秩序的需要,是加快我国和我市软件产业发展、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需要,也是履行我国政府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表明我国政府保护知识产权的坚定立场、维护和树立我国政府良好国际形象的需要。各级政府和政府各部门要加强领导,自觉清理盗版软件,带头使用正版软件。
  二、集中购买和更换正版软件的范围和种类
  (一)我市首批集中购买和更换正版软件的范围为:市政府各委办局。
  (二)首批更换和购买正版软件的种类为:计算机办公软件,防病毒和翻译软件。今后逐步更换和购买正版软件的种类为:数据库,计算机操作系统,服务器操作系统。
  三、购买正版软件的申报和采购程序
  (一)各单位按照首批购买和更换正版软件的种类编制需求计划,报送市信息化办公室。由市信息化办公室会同市版权局负责对各单位购买正版软件的需求计划进行核实,编制我市采购正版软件计划,经市计委审核后,送市财政局审批。
  (二)政府部门购买正版软件属于政府采购管理范围,应按照政府采购有关制度规定的程序执行。由市信息化办公室、市版权局、市计委、市财政局委托市政府采购中心,组织专家对各单位更换和购买正版软件的品种和数量进行论证,并实施公开招标采购。
  四、购买正版软件的资金来源
  各单位购买正版软件所需资金应纳入本单位年度经费预算,作为正常的办公经费开支给予保证。为了鼓励购买和使用正版软件,推动软件正版化工作,市财政对首批集中更换和购买正版软件的行政机关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作为软件正版化的启动资金。
  五、更换、购买正版软件工作的进度和检查验收的安排
  (一)2003年2月底之前,各单位将购买正版办公软件的需求计划报送市信息化办公室。3月份,由市信息化办公室、市版权局、市计委、市财政局共同组织审核和招标采购工作。4月份,首批单位更换完毕。
  (二)2003年4月底前,由市版权局、市计委、市财政局、市信息化办公室共同组成检查验收小组,对我市政府部门更换正版软件的情况进行检查,并对不符合要求单位的整改情况进行复查。5月份,对全市更换、购买正版软件工作和检查验收情况书面向市人民政府报告。
  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津政办发〔2001〕90号文件的要求,明确分工,履行职责,密切配合,抓好落实。
  
               二OO三年一月二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