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天津市专利促进与保护条例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7 23:59:26  浏览:9012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天津市专利促进与保护条例

天津市人大常委会


天津市专利促进与保护条例

  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第二十六号

  《天津市专利促进与保护条例》已由天津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于2011年1月6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4月1日起施行。

  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1年1月6日

  天津市专利促进与保护条例

  (2011年1月6日天津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了鼓励发明创造,推动专利运用,保护发明人、设计人和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专利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及其相关活动。

  第三条 本市专利工作应当遵循激励创造、有效运用、依法保护、科学管理的原则。

  第四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专利工作的领导,将专利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和实施专利发展战略,采取措施促进专利创造、运用,加强专利保护和管理,并保障专利事业发展所需的经费。

  第五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知识产权战略领导机构,负责统筹协调有关部门的专利工作,研究、解决与知识产权有关的重大问题。

  第六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专利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专利工作。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机构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专利促进和保护的相关工作。

  第七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设立专利专项资金,保障专项资金的规模与专利工作的实际需要相适应。

  第八条 市人民政府设立专利奖,对产生较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优秀专利项目的单位和发明人、设计人给予奖励。

  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对在本地区产生较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优秀专利项目或者专利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第二章专利创造

  第九条 本市的专利创造工作应当将研究开发对产业发展有重大作用的核心专利技术、关键专利技术作为重点,促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第十条 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研究、开发专利技术及产品的投入费用,按照有关规定准予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享受相应税收优惠政策。

  企业购买专利所发生的费用,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准予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第十一条 政府财政资金支持的科研开发、技术改造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等项目的立项、核准、验收,应当把获得专利权作为指标。申请和维持专利所发生的相关费用,可以在项目经费中列支。

  申请前款项目的,申请人应当向项目主管部门提交相关技术的专利检索报告。申请人未提交专利检索报告的,项目主管部门不得予以立项。

  第十二条 政府财政资金支持项目完成的发明创造,除涉及国家安全、国家利益和重大社会公共利益外,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属于项目承担单位。项目承担单位可以依法自主决定实施、许可他人实施、转让、作价入股等,并取得相应的收益。

  政府财政资金支持项目形成的专利,项目承担单位应当积极推广和实施,并将实施和维持的情况定期向项目主管部门报告。

  第十三条 高新技术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等认定和考核,应当将专利权拥有数量、质量、专利管理制度建设状况作为重要指标。

  第十四条 被授予专利权的单位应当对职务发明创造的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给予奖励。发明创造专利实施后,根据其推广应用的范围和取得的经济效益,对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给予合理报酬。奖励或者报酬给付的方式和数量,当事人有约定的,从其约定。没有约定的,应当按照下列规定执行:

  (一)自专利权公告之日起三个月内发给发明人或者设计人奖金,所发奖金不得低于法律、法规规定的最低标准。

  (二)专利实施取得经济效益后,应当在专利权有效期内每年从实施该项发明专利或者实用新型专利的营业利润中提取不低于百分之五或者从实施该外观设计专利的营业利润中提取不低于百分之一,作为报酬支付发明人或者设计人,或者参照上述比例,发给发明人或者设计人一次性报酬。

  (三)专利技术转让或者许可他人实施的,应在获得转让、许可收益后三个月内从收取的转让费、使用费用中提取不低于百分之三十的比例,作为报酬付给发明人或者设计人。

  奖金和报酬可以现金、股份、股权收益或者当事人约定的其他形式给付。

  第三章专利运用

  第十五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采取使用专项资金、贷款贴息等方式支持专利运用、促进专利技术的产业化;在政府扶持的科技、产业化计划项目立项时,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拥有专利权的项目。

  专利行政部门应当制定专利技术实施项目计划,重点支持符合国家和本市产业政策、技术水平高、市场前景好的专利技术项目的实施,促进专利技术的产业化。

  第十六条 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可以依法采取专利权入股、质押、转让、许可等方式运用专利。

  以专利权作价入股的,最高可占公司注册资本的百分之七十。

  专利实施过程中形成的新产品,根据有关规定享受扶持新产品开发的优惠政策。

  第十七条 本市鼓励和支持企业事业单位自主制定和参与制定基于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

  第十八条 本市鼓励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向企业转移专利技术成果。

  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应当建立、完善专利技术转移机制,完善专利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

  对具备实施条件未能适时实施的单位享有的专利,鼓励职务发明创造的发明人、设计人或者其他单位和个人,与享有专利权的单位以签订合同的方式予以实施。该单位对上述专利的实施应当予以支持。

  第十九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发展和规范专利交易市场,支持建立专利技术交易机构,推进专利技术交易服务,促进专利技术商品化和产业化。

  第二十条 专利权转让合同、专利申请权转让合同、专利实施许可合同经依法登记或者备案的,当事人可以享受国家和本市规定的税收优惠。

  第二十一条 专利中介服务机构从事专利技术转让、专利技术开发和与之相关的专利技术服务、技术咨询业务,按照有关规定可以享受税收优惠。

  第二十二条 政府财政资金安排、设立的风险投资资金和风险投资机构,应当优先支持专利技术产业化项目的投融资需求。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可以在专利专项资金和其他资金中安排一定资金对专利技术产业化贷款项目进行贴息,引导商业银行对专利技术产业化项目信贷。鼓励担保机构优先为专利技术产业化项目提供融资担保。

  第二十三条 政府采购及其它使用财政性资金进行采购的,应当优先购买含有自主研究开发专利技术的产品。

  具有专利权的自主创新产品首次投向市场的,符合国民经济发展要求和先进技术发展方向,具有较大市场潜力并需要重点扶持的,经认定后,政府进行首购或者订购。

  第四章专利保护

  第二十四条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非法实施他人专利,不得假冒专利,不得为非法实施他人专利和假冒专利提供便利条件。

  第二十五条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有权向专利行政部门举报假冒专利违法行为。

  专利行政部门应当建立接受举报的工作制度,公布举报方式,对举报、揭发和协助查处假冒专利违法行为的单位或者个人给予奖励,并为举报人保密。

  第二十六条 专利行政部门负责处理专利侵权纠纷、查处假冒专利行为的机构,应当有三名以上持有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或者市人民政府颁发的行政执法证件的执法人员。

  第二十七条 请求专利行政部门处理专利侵权纠纷的,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请求人是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

  (二)有明确的被请求人;

  (三)有明确的请求事项和具体事实、理由;

  (四)属于专利行政部门的受案范围和管辖;

  (五)当事人没有就该专利侵权纠纷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二十八条 当事人请求专利行政部门处理专利侵权纠纷,应当提交请求书和有关证据,并按照被请求人的数量提供请求书副本。专利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请求书之日起七日内决定是否受理,并书面通知请求人。决定受理的,应当自受理之日起七日内将请求书副本送达被请求人;不予受理的,应当说明理由。

  被请求人应当自收到请求书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内提交答辩书和有关证据。被请求人未按时提交或者不提交答辩书的,不影响专利侵权纠纷的处理。

  第二十九条 专利行政部门处理专利侵权纠纷案件,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或者案情需要,委托有关单位进行技术鉴定。第三十条 专利行政部门认定专利侵权行为成立,作出处理决定的,应当按照下列规定采取措施制止侵权行为:

  (一)侵权人制造专利产品的,责令其立即停止制造行为、销毁制造侵权产品的专用设备或模具,并不得销售、使用尚未售出的侵权产品或者以其他形式将其投放市场;

  (二)侵权人使用专利方法的,责令其立即停止使用行为、销毁实施专利方法的专用设备或模具,并不得销售、使用尚未售出的依照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侵权产品或者以其他形式将其投放市场;

  (三)侵权人销售专利产品或者依照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的,责令其立即停止销售行为,并不得使用尚未售出的侵权产品或者以其他形式将其投放市场;

  (四)侵权人许诺销售专利产品或者依照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的,责令其立即停止许诺销售侵权产品的行为、消除影响,并不得进行任何实际销售行为;

  (五)侵权人进口专利产品或者依照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并且已经进入本市的,责令其不得销售、使用该侵权产品或者以其他形式将其投放市场;

  (六)侵权人以生产经营为目的使用专利侵权产品的,责令其立即停止使用行为。

  (七)停止侵权行为的其他必要措施。

  采取前款第一项、第二项、第三项、第五项、第六项措施不能制止侵权行为,或者侵权产品难以保存的,专利行政部门可以责令侵权人销毁或者拆解侵权产品。

  第三十一条 专利行政部门处理专利侵权纠纷和查处假冒专利行为,可以行使以下职权:

  (一)询问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和证人;

  (二)查阅、复制与案件有关的档案、合同、图纸、账簿、发票以及其他有关资料;

  (三)对与案件有关的场所实施现场勘验检查;

  (四)抽样取证、登记保存与案件有关的物品;

  (五)对有证据证明是假冒专利的产品,可以查封或者扣押;

  (六)调查与案件有关的其他情况。

  专利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依法行使前款规定的职权时,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协助、配合,不得拒绝、阻挠。

  第三十二条 当事人对下列专利纠纷可以申请专利行政部门进行调解,也可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一)侵犯专利权的赔偿数额纠纷;

  (二)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归属纠纷;

  (三)发明人、设计人资格纠纷;

  (四)职务发明创造的发明人、设计人的奖励和报酬纠纷;

  (五)在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专利权授予前使用发明而未支付适当费用的纠纷;

  (六)其他专利纠纷。

  对于前款第五项所列的纠纷,当事人请求专利行政部门调解的,应当在专利权被授予之后提出。

  当事人经调解达成协议的,应当制作调解协议书;调解不成的,当事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三十三条 展会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展览会、展销会、博览会、交易会、展示会等展会期间专利保护的协调、监督、检查。

  展会组织者应当与参展方在参展协议中约定参展方不得侵犯他人专利权、不得假冒专利。

  展会组织者对标有专利标记的参展展品或者技术,应当查验其展品的专利权有效证明或者专利许可合同。对未能提供专利权有效证明或者专利许可合同的,不得允许其以专利产品、专利技术的名义参展。

  专利行政部门认定参展方侵犯他人专利权或者假冒专利的,展会组织者应当通知参展方解除参展协议,专利行政部门依法予以处理。

  第五章专利管理

  第三十四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将专利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范围。

  科技计划实施评价体系、国有企业绩效考核体系和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事业单位科研绩效考核体系应当包括专利拥有数量、质量以及运用等指标。

  第三十五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建立重大经济活动的专利审查制度,避免专利技术的盲目引进、重复研发、流失和侵害他人专利权。

  第三十六条 专利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企业事业单位专利工作的指导。

  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和完善专利管理制度,具体落实专利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等工作。商业企业应当建立专利商品进货确认制度,防止销售假冒专利的商品。

  第三十七条 有关行业协会、商会等组织应当指导和帮助会员申请和实施专利,维护会员自身权益,督促会员尊重他人专利权,为会员提供专利咨询等服务。

  第三十八条 专利代理、专利技术交易、专利资产评估、专利信息咨询等专利中介服务机构应当依法设立和运营,其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专利中介服务机构及其执业人员应当加强自律,提高执业水平,为委托人提供便捷、优质的服务,不得进行下列行为:

  (一)以不正当手段招揽业务;

  (二)出具虚假报告;

  (三)与当事人串通牟取不正当利益;

  (四)损害专利权人、其他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第三十九条 占有专利资产的国有单位发生合并、分立、上市、改制、清算、投资、转让、置换、拍卖、偿还债务等经济行为涉及专利资产作价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进行专利资产评估。

  第四十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提供专利权有效证明:

  (一)以专利产品或者专利技术为主要项目内容,申请政府财政资金支持或者政府奖励的;

  (二)在展览会、推广会、交易会等展会活动中,参展方在产品、展板或者宣传资料上标注专利标记的;

  (三)组织标注专利标记的商品进入商场、超市等市场流通领域销售的;

  (四)委托有关单位或者个人设计、制作、发布广告,内容标注专利标记的;

  (五)进行专利资产评估的;

  (六)办理专利权质押的;

  (七)请求海关保护专利产品进出口的;

  (八)其他需要确认专利权权属和专利权法律状态的。

  第六章保障措施

  第四十一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设立的专利专项资金,应当用于资助或者奖励专利申请、促进专利实施、援助专利维权、建设公共信息平台等事项。

  专利专项资金应当专款专用,具体使用管理办法由市和区、县财政部门会同同级专利行政部门制定。

  第四十二条 专利行政部门及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建设专利信息平台,建立专利信息服务网络和重点行业、产业专利数据库,促进专利信息的传播、共享、开发和利用。

  企业事业单位、其他组织和个人可以通过捐资、出资、合作等方式参与公益性和增值性专利信息的开发和服务,并依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优惠政策。

  第四十三条 专利行政部门指导、推动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和行业组织开展专利预警,监测本市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技术领域的国内外专利状况,制定应急预案,为经济发展服务。

  第四十四条 专利行政部门建立专利维权援助机制,为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依法开展专利维权提供服务。

  第四十五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专利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把专利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纳入法制宣传教育计划和中小学地方课程,支持高等学校开设知识产权课程。

  新闻等大众传播媒体应当积极开展专利知识和专利法律、法规的宣传。

  鼓励企业事业单位、其他组织和个人支持和参与专利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工作。

  第四十六条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专利的培训工作,建立知识产权培训体系和培训基地,支持有条件的高等学校设立知识产权专业,鼓励开展专利人才培养的对外合作,支持引进和聘用国内外高层次专利人才。

  第四十七条 评定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应当将专利发明人、设计人的相关专利作为评审的依据之一。

  对技术进步能够产生重大作用或者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的专利,可以作为发明人、设计人破格申报专业技术职称的依据。获得中国专利金奖、优秀奖以及市专利金奖、优秀奖的主要发明人、设计人,可以破格申报相关专业技术职称。

  市人力社保部门会同市专利行政部门对企业事业单位从事专利管理工作的人员进行职称评定。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八条 假冒专利的,由专利行政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六十三条规定处罚,并采取下列改正措施:

  (一)在未被授予专利权的产品或者其包装上标注专利标识,专利权被宣告无效后或者终止后继续在产品或者其包装上标注专利标识,或者未经许可在产品或者产品包装上标注他人的专利号的,责令上述制造、销售的行为人立即消除该专利标记和专利号;专利标记和专利号与产品难以分离的,责令行为人销毁该产品。

  (二)在产品说明书等材料中将未被授予专利权的技术或者设计称为专利技术或者专利设计,将专利申请称为专利,或者未经许可使用他人的专利号,使公众将所涉及的技术或者设计误认为是专利技术或者专利设计的,责令行为人立即停止散发产品说明书等材料,消除影响,并销毁尚未发出的产品说明书等材料。

  (三)伪造或者变造专利证书、专利文件或者专利申请文件的,责令行为人立即停止上述行为,销毁伪造或者变造的专利证书、专利文件或者专利申请文件。

  (四)其他必要的改正措施。

  第四十九条 为明知假冒专利的行为提供便利条件的,由专利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为假冒专利制作、发布广告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的有关规定处罚。

  第五十条 专利侵权纠纷的行政处理决定生效后,侵权人再次侵犯同一专利权,扰乱专利管理秩序的,由专利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第五十一条 从事专利服务的中介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出具虚假报告、牟取不正当利益的,由专利行政部门依法给予警告;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由发证机关依法吊销相关证照。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五十二条 拒绝、阻碍专利行政执法人员依法执行职务,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由公安机关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三条 从事专利管理工作的国家工作人员以及其他国家工作人员在专利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附则

  第五十四条 本条例自2011年4月1日起施行。市人民政府2005年11月17日发布的《天津市专利保护和管理办法》(市人民政府令第95号)同时废止。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家计委关于陕西电网实行城乡居民用电同价的批复

国家计委


国家计委关于陕西电网实行城乡居民用电同价的批复


计价格[2002]1226号

二00二年七月二十四日


陕西省物价局:
  你局《关于陕西电网城乡居民用电同价实施方案的报告》(陕价管发[2002]72号)收悉。经研究,现批复如下:
  一、同意你省电网实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同价,同价水平为每千瓦时0.49元。
  二、同价水平为陕西电网城乡居民用户生活用电的最终价格,不得在此基础上加收其它任何费用。
  三、以上价格自2002年8月1日抄见电量起执行。
  四、你省要按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做好出台前的准备工作,确保城乡用电同价方案顺利、平稳实施。

关于印发《中国住宅与房地产信息网建设方案(试行)》的通知

建设部住宅与房地产业司


关于印发《中国住宅与房地产信息网建设方案(试行)》的通知



建住房综函[2001]018号

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及有关城市房地产管理局、房改办、资金管理中心、开发办(建委开发处):

  为贯彻落实建设部《关于建立中国住宅与房地产信息网有关问题的通知》(建住房[2001] 97 号,以下简称《通知》)精神,全面做好中国住宅与房地产信息网的建设工作,我司会同部信息中心制定了《中国住宅与房地产信息网建设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方案》),现将《方案》下发给你们,请认真研究实施。

  各地要按照《通知》和《方案》的要求,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尽快制定实施方案,认真做好本地区中国住宅与房地产信息网的组织建设工作。各试点单位要尽快落实人员、设备、场地等,加大工作力度,抓紧开展试点工作。没有列入试点的省市也要积极创造条件,为建网做好基础工作。

  各地在工作中如有问题和建议,请及时与我司及部信息中心联系。住宅与房地产业司联系人:陈健容、侯玉魁、杨震,联系电话:010-68394117,68393066(传真)。部信息中心联系人:宋秀明、吴明,联系电话:010-68393575,电子邮件地址:sxm@mail.cin.gov.cn, wm@mail.cin.gov.cn。

  附件:《中国住宅与房地产信息网建设方案(试行)》   方案下载

建设部住宅与房地产业司
二○○一年五月二十九日

中国住宅与房地产信息网建设方案(试行)



2001年5月
 

目 录

    第一部分
  一、房地产网的作用和任务
  二、建立房地产网的目标
  三、房地产网建设的基本原则
  四、社会经济效益

    第二部分
  一、建设内容
  二、技术方案
  三、信息内容、来源渠道及报送方式
  四、运行管理模式
  五、省市级网站人员及设备配置(参考)

    第三部分
  一、房地产网的领导机构
  二、房地产网承办单位的职责
  三、网员的责任和义务
  四、信息员责任
  五、省级网站的建设
  六、市级网站的建设

  为了推动全国住宅与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搞好住宅与房地产市场的建设与管理,提高房地产业行政管理信息化、现代化水平,根据房地产管理部门与企业的计算机应用现状,建设部决定用3年左右的时间,建立覆盖全国住房制度改革、住房建设和供应、住房金融、住宅产业化推进、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权属登记管理、房地产市场管理、物业管理和社区服务等方面的公益性计算机管理信息网络体系。网络的名称为:中国住宅与房地产信息网(简称房地产网)。

 

第一部分

  一、房地产网的作用和任务

  房地产网的主要作用和任务是:

  1、建立房地产市场预警、预报机制,加强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促进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各级政府管理部门运用高新技术管理手段,特别是通过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络的应用,将房地产管理业务全过程中产生的动态数据,及时、准确、全面的采集和分析,作为政府宏观决策的基础资料,便于各级政府对住宅与房地产业的现状做出准确的判断,对发生的问题及时处置,对未来的发展做出正确的预测,为宏观决策和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从而有效地引导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2、规范各级房地产行政部门的管理行为,加强对窗口行业的规范,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与升级。房地产网根据现行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设置了拆迁、开发、交易、权属管理、物业管理、住房制度改革、住房公积金管理等所有房地产行政管理内容的管理模块。各级房地产行政部门可以通过这些模块对管理行为和业务流程进行控制,并按照监督考核标准对岗位、人员进行考核。以房地产权属管理为例,通过建立权属管理模块将受理登记申请、权属审核、公告和核准登记、颁发房屋权属证书等各环节工作规范化、程序化,并对各个程序的时限做出具体要求,提高了工作透明度,一旦发生办件逾期行为,可以按照办事程序启用监督考核机制,直接责任到岗、责任到人。另外,各地管理部门通过房地产网可以快捷的实现网上交流,及时总结、推广行业发展的先进经验,有利于政策研究,从而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3、建立、完善和规范房地产信息咨询服务体系,建立统一规范的房地产信息系统。全国很多城市都在建设各种性质的房地产信息系统和网站,但缺少统一规划,盲目投资,重复建设,造成了很大的浪费。同时数据指标不规范,不利于信息交流,甚至误导企业和消费者。建设政府房地产网,可以规范、统一房地产信息咨询服务体系,建立政府房地产信息发布的权威渠道。

  4、引导企业和消费者,实现房地产投资和消费的互动。建设房地产网,有助于企业做出准确的市场预测和投资回报预测,避免盲目投资。通过透明的市场信息,真正给社会提供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环境,有助于形成规范的房地产中介服务体系,促进消费,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充分发挥住宅与房地产业关联度大的特点,带动和促进相关行业的发展,拉动国民经济增长。

  5、运用高科技和现代化管理手段实行行业管理,为政府与社会之间建立信息交流平台。建立房地产网为各级政府部门、政府与社会、企业与消费者之间提供了快速的信息沟通平台,这不仅为政府提供了信息收集、反馈的渠道,同时也为政府宣传房地产业政策、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提供了窗口。

  二、建立房地产网的目标

  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等高新技术和产品,逐步建立起一个覆盖全国各主要城市的房地产行政管理部门、经营与服务单位的房地产网棗中国住宅与房地产信息网。实现两个预期目标:为政府的宏观决策与预测提供信息服务;为社会公众的需要提供信息服务。建立房地产行业动态管理系统,以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手段,全面提升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推动我国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

  具体目标是:

  1、建立一个服务于房地产网的信息收集、汇总、发布、检索与反馈的机制和运作体系;

  2、建立统计信息的动态管理系统,并实现统计信息的网上收集、传输、汇总和查询;

  3、逐步实现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地产中介机构、物业管理企业等企业资质管理的网络化和电子化;

  4、建立房地产开发项目和住宅产业现代化的动态管理系统,并通过网络对房地产项目经营与管理的有关数据进行监测;

  5、建立房地产交易、权属登记、物业管理、住房制度改革、住房公积金管理等业务的动态管理系统,并通过网络实现有关信息的公开查询;

  6、探索房地产网信息增值服务的市场化机制与模式;建立从事房地产专业化信息服务的咨询机构;

  7、在全行业广泛推广应用开发项目管理、交易市场管理、权属登记管理、物业管理、住房制度改革、住房公积金管理、住宅产业现代化管理等规范化管理软件。

  三、房地产网建设的基本原则

  房地产网的建设,必须把握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立足我国住宅与房地产市场建设与管理的需求和实际情况,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在全国公用数据交换网络平台的基础上,从纵横两个层面搭建覆盖全国住宅与房地产行业的信息网络总体框架,力求技术上的先进性、应用上的实用性、实施上的可操作性和系统建成后的效益性。

  房地产网的建设应坚持以下几项基本原则:

  1、统一性原则。以政府为主导的房地产网建设涉及的部门和业务范围多,应用水平和需求也各不相同。因此,必须采取统一规划与组织、重点领域和试点城市先行、分期分步实施、逐步推行的原则。建设部负责制定房地产网的建设方案、系统建设的基本原则、数据交换与网络接口标准等相关要求,各地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按照部里的统一要求具体组织实施。

  2、开放性原则。房地产网在体系结构设计上实行开放性策略。包括通用数据交换接口、软件产品应用等。开放性的策略要贯穿于房地产网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全过程。

  开放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技术上的开放性。包括网络技术、操作平台、开发工具、数据库的选择及应用软件的开发等。

  (2)应用系统的兼容性。目前,我国许多房地产管理部门和企业已经建立了自己的计算机业务管理系统,其应用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深度。因此,房地产网的建设必须考虑保护用户已有的投资和现有数据资源。

  (3)通用数据接口标准化。房地产网包含了许多不同的业务子系统,如房地产开发企业管理系统、房地产交易与权属管理系统、物业管理系统、住房公积金管理系统等。各子系统之间既相互独立,又要实现通用数据特别是上报数据的标准化,以便于数据的交换与共享。

  3、安全性原则。作为一个面向全国房地产管理部门、企业和社会公众的信息网,网络与业务系统的安全性问题是一个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安全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层面:

  (1)网络级的安全性。是指数据传输中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获性,是面向数据级的安全。这一级的安全性一方面可通过建立防火墙,在系统中设置数据定期备份制度和设备冗余,建立系统灾难预防和恢复系统等措施来保障。另一方面将原始数据或专业数据的存放、管理与其他数据物理隔开,减少其遭到破获的可能性。

  (2)用户级的安全性。主要是指用户对网络和数据库的访问控制。包含了授权、鉴别、访问控制以及基于内容的个人隐私、知识产权的保护等。同时管理部门必须加强内部安全机制和权限管理,建立严格的信息传送与发布规范,加强内部教育与审计手段。

  4、拓展性原则。以房地产网的主网站为核心,向下辐射构成覆盖全国各省市房地产管理部门和企业的广域网络是我们建设房地产网的纵向体系。同时,房地产网还要实现与行业内外各专业部门间的横向拓展。

  5、公益性原则。由于房地产网是由政府业务和信息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管理与实施的公益性网络。因此,作为政府发布房地产信息的专业网站,应为社会公众提供开放式信息服务。

  四、社会经济效益

  房地产网建成以后,将会把社会效益的体现放在首要的位置来考虑。同时,通过对已有资源的挖掘和合理配置与有效利用,提供信息的增值业务而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来保障社会效益的主导地位。因此,房地产网的建设与发展应坚持以社会效益为主的指导思想。

  1、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房地产网的建立将促使住宅与房地产业的各级行政管理部门,充分发挥、利用和挖掘已有的信息资源,为社会公众和企业提供更加高效、快捷的信息服务。包括政策法规、标准、有关数据、业务办案进展查询等。

  2、树立政府办事公开、公正的形象。一方面,计算机的应用会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办事效率和管理水平,规范行业行为,减少贪污腐败现象的滋生;另一方面,政府通过建立在网络基础上的信息发布平台向公众提供在线的、高质量的信息和查询服务,缩短政府和社会公众之间的时空距离。

  3、打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房地产网建成运转以后,将为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提供24小时全天候且不受地域限制的信息服务。信息的获取会更加及时和丰富。

  4、为政府的宏观预测、决策提供依据。通过房地产网,政府主管部门能够及时地获得详实、可靠、动态的数据,并利用决策支持系统对本地乃至全国的房地产市场发展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预测,以利于工作的主动性。

  5、为企业开拓市场提供服务。企业通过房地产网可以及时地了解和掌握国家的产业政策,把握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动态,准确地做出预测和决策。同时企业还可以利用房地产网展示和树立自身形象,提高企业的社会知名度。

  6、降低社会管理成本。计算机和网络的应用可以进一步降低整个行业的管理成本,提高全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水平。


第二部分

  一、建设内容

  房地产网的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业务流程管理系统;信息发布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和电子商务应用系统等。

  1、业务流程管理系统

  根据专业和业务管理内容、权限的不同,由部统一组织开发业务流程管理系统供有关房地产业务主管部门在内部业务工作中使用。同时为房地产网的信息资源组织与管理和信息的发布提供必要的环境和手段。

  (1)房地产开发企业管理系统。包括:房地产开发企业基本情况、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经营情况、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管理等。

  (2)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管理系统。包括: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取得、《房地产开发项目手册》管理、房地产开发项目资金管理、房地产开发项目综合验收管理等。

  (3)房屋拆迁管理系统。包括:《房屋拆迁许可证》管理、拆迁单位资格管理、拆迁纠纷调处情况、拆迁过程管理、拆迁违法行为管理、拆迁信访管理等。

  (4)交易与权属管理系统。包括:权属登记、商品房预售、房地产测量与面积计算、转让、抵押、租赁、房屋置换及房地产中介管理等。

  (5)物业管理系统。包括:物业管理企业基本情况、经营及从业人员、业主委员会情况,实有房屋及物业管理房屋建筑面积情况、示范项目情况、物业管理企业资质管理等。

  (6)住房制度改革管理系统。包括:房改政策出台与实施、住房普查、住房补贴发放、公房出售、租金改革、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等情况。

  (7)住房公积金管理系统。包括:住房公积金制度执行情况公报,住房公积金政策信息咨询,住房公积金帐户查询系统,住房公积金缴存、提取、贷款的政策规定及程序,职工个人住房公积金提取和贷款的审批等。

  (8)专业人才管理系统。包括:房地产评估、房地产经纪、房地产权属登记及物业管理等专业人才管理。

  2、信息发布系统

  (1)信息发布系统建设。房地产网将提供中央和省市三级面向社会服务的信息发布系统平台。设立在互联网上的中央和省市三级对外信息发布系统,将面向社会发布经过审核和权限范围内的信息与数据。主网站网址为:HTTP://www.realestate.gov.cn。

  根据需要和发展,房地产网还将设置内部信息发布系统平台,用于实现业务管理网络化、电子化及内部数据、专业数据的分级交换。

  房地产网的服务对象是省建设厅、市建委、市开发办、市房地局、市房改办、市资金管理中心、市房地产交易中心等政府主管部门和有关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公众。

  (2)信息发布系统将提供的主要功能包括:

  Ⅰ、信息发布功能。发布经过分类、选择的信息和数据,这些信息可通过手工录入及业务应用软件自动生成。

  Ⅱ、信息检索功能。主要为用户提供基于结构型和非结构型数据的全文及定制、非定制方式的检索功能。

  Ⅲ、上报数据的自动汇总。房地产网将提供由各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的数据自动采集和人工设定时间自动上传上报数据的功能。

  Ⅳ、电子公告板。该功能的设置是旨在利用房地产网这一新型人机交互形式,建立政府与民众信息沟通的桥梁。政府可及时得到并解释社会上对房地产市场建设、发展与管理的意见与建议。

  Ⅴ、电子邮件。

  Ⅵ、业务上网和办案程序查询功能。主要是通过网络方式提供有关涉及公开办案进展情况的在线查询功能。

  (3)、房地产网信息发布系统主要栏目设置

  Ⅰ、行业动态,主要有以房地产市场为主的国内动态、国际新闻等12个子栏目;

  Ⅱ、法律法规,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法规、地方规章等6类;

  Ⅲ、文件,分建设部文件、相关部委文件、地方文件等;

  Ⅳ、资质、资格信息,设置了各类房地产企业和各类房地产专业人员等6个子栏目;

  Ⅴ、市场分析,包括统计资料和分析报告;

  Ⅵ、经典展示,分开发企业、开发项目、中介机构、物业公司等7个子类;

  Ⅶ、新材料和新技术,设置了住宅建设技术等6个子栏目;

  Ⅷ、组织机构,有行业主管部门、协会、学会等子栏目;

  Ⅸ、图书资料。

  以上内容各地信息发布系统还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调整。

  3、决策支持系统

  为政府对房地产市场建设与发展的宏观决策和预测提供动态、准确的数据服务是房地产网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房地产网在发展到一定规模时,通过全网采集的数据积累将会有较高的可信度和代表性,由此而做出的决策和预测分析必然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准确性。因此,根据用户的需求、利用丰富的数据资源,并适时建立数学模型,开发和提供针对不同要求和内容的房地产专业决策支持系统。

  4、电子商务应用系统

  随着我国住宅和房地产以及金融、工商等相关行业在互联网平台上电子业务的发展,房屋交易、项目招投标、企业年检等用电子方式进行在线处理将成为可能。即用电子商务模式和方法对传统业务进行重新的整合,从而使本行业数字化的信息服务水平进入高级应用状态。整个电子商务系统的建设应包括网络系统、网上结算系统以及住宅和房地产行业的配送体系等。

  二、技术方案

  房地产网将覆盖全国各级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房地产及相关的企业、咨询服务机构等。

  房地产网将以国家公用数据通信网为网络基础平台,采用互联网技术和虚拟网络技术,建立以建设部为主网站,各省市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为二级网站,连接房地产及相关企业的广域网络。各级网站需要建立局域网络并接入互联网。没有条件建立网站的各级房地产主管部门、房地产企业及相关企业作为网员,可通过互联网进入房地产网。

  1、联网

  各级网站有条件的应建立内部局域网,并向各地方电信部门申请安装数据专线,将局域网接入互联网,通过互联网实现与房地产网的连接,局域网中必须配置防火墙设备。对一些条件暂不具备建立内部局域网条件的省市级网站可以通过PSTN(公用电话交换网)和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方式上网,实现与房地产网的联接。



  2、信息发布

  各级网站应建立Web信息发布站点(Web站点)或委托部主网站发布当地信息。Web站点可以建立在本地局域网,将局域网接入互联网,实现信息发布;另外,各级网站的Web站点也可以通过当地ISP(互联网服务提供商)进行托管。

  各级网站应建立两个Web站点,一个用于发布供内部使用的信息,置于局域网防火墙内;另外一个用于发布可公开的信息,置于局域网防火墙外。

  3、网络安全

  为保障内部网络的安全,各省市级网站上要采用防火墙对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之间进行隔离。同时,各级网站应配置必要的安全网关产品。部主网站统一负责房地产网的整体安全,对各网站间设置必要的存取权限。

  网上传输的数据,要根据密级情况实行加密方式的传输。

  4、远程用户访问管理

  根据建设部令,一级房地产开发企业、一级中介评估机构和一级物业管理企业的资质审批和年审由建设部住宅与房地产业司直接管理。因此管辖范围内的企业应直接接入部主网站,实现数据的直接报送和有关资质申报、审批、年审的业务工作网络化、电子化。因此,部级主网站将设置拨号服务器,或在互联网上通过对登录用户的身份鉴别和认证,授予相应的访问权限。其他级别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中介评估机构和物业管理企业的资质审批和年审由所属的行业主管部门管理。

  5、数据接口标准

  目前房地产网涉及到的一些数据接口标准有:

  (1)上报统计数据的接口标准;

  (2)政策法规的数据标准;

  (3)房地产行业动态的数据标准;

  (4)企业资质申报表及年检申报表数据的接口标准;

  (5)建设部文件数据标准。

  三、信息内容、来源渠道及报送方式

  房地产网涉及的信息内容主要有两类,第一类是文字信息,包括政策法规、行业动态、预测分析报告、标准规范等;第二类是统计数据信息,包括房地产行业的各类统计报表等。

  (一)文字类信息

  1、政策法规

  内容包括: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法规、地方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政策性文件、公告等。

  信息来源渠道:属于国家及部级范围的,由部主管部门和主网站承担单位负责提供;属于地方的,由各地业务主管部门或当地省市级网站负责提供;通过交换或购买等其他方式获取。

  2、行业动态

  内容包括:领导讲话、地方动态、企业动态、会展活动、经验交流材料等。

  信息来源渠道:由主管部门、各合作媒体和各地方网站提供。

  3、预测与分析报告

  内容包括:市场预测、政策研究、热点讨论、项目分析等。

  信息来源渠道:由住宅与房地产业司组织有关业内专业人士撰写全国性的专题分析和预测报告。由地方撰写并提供地方性的分析和预测报告。

  4、企业基本状况

  主要指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等企业的基本情况。内容包括:企业名称、法人代表、资质等级、资质证书编号、最新审批日期、主管部门、经济性质、通信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传真号码、企业域名、电子邮件、成立时间、注册资金、货币单位、企业人数、业务经营范围、企业简况等。

  信息来源渠道:主要是政府部门通过企业资质评审和年检提供。

  5、标准与规范

  内容主要是建设部和各地发布的有关业务技术标准与规范。

  信息来源渠道:建设部和各地方网站提供。

  6、专业人才信息

  主要指房地产估价、经纪、权属登记及物业管理等专业人才信息。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工作单位、资格等级、资格证书号、证书有效期、获得资格时间、注册号、注册时间、学历、毕业学校、从事专业、个人简历等。

  信息来源渠道:由建设部住宅与房地产业司、中国房地产估价师学会、中国物业管理协会等提供。

  (二)统计数据信息

  1、房地产交易信息

  内容包括:商品房预售及销售情况、存量房买卖情况、房地产抵押情况、房地产租赁情况、产权登记发证情况、税费征收情况、房地产中介服务行业情况等。详见附件一《房地产交易信息汇总表》(指标解释另发)。

  2、房地产权属管理信息

  内容包括:产权产籍管理人员情况、房屋产权按性质分类情况、房屋产权按行业分类情况、房屋结构及使用情况、房屋产权登记发证情况等。详见附件二《房地产产权统计年报》(指标解释按建房[1996]278号文件执行)。

  3、房地产开发项目管理信息

  内容包括:房地产开发企业基本情况、开发项目基本情况、项目投资情况、项目建设情况、项目销售情况等。详见附件三《房地产开发企业动态管理情况汇总表》(指标解释另发)。

  4、房地产开发统计信息

  内容包括: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情况、施工及竣工情况、销售情况等。详见附件四《房地产开发统计年报》(指标解释按国家统计局《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报表制度》执行)。

  5、经济适用住房建设信息

  内容包括:经济适用住房项目数量情况、施工建设情况、销售情况及银行贷款情况等。详见附件五《经济适用住房汇总表》(指标解释另发)。

  6、住房制度改革信息

  内容包括:包括住房分配货币化方案出台及实施情况、职工住房档案建立情况、租金改革情况、住房补贴落实情况、公房出售情况、廉租房制度建立情况等。详见附件六《住房制度改革情况汇总表》(指标解释另发)。

  7、住房公积金管理信息

  内容包括:住房公积金归集情况、使用情况、增值收益及分配情况等。详见附件七《住房公积金统计报表》(指标解释按建房改字[2000]37号执行)。

  8、物业管理信息

  内容包括:实有房屋总量、物业管理房屋建筑面积、物业管理企业数量、从业人员数量、业主委员会数量、物业管理企业经营情况、项目分包工程合同金额、企业代管维修基金情况等。详见附件八《物业管理情况汇总表》(指标解释另发)。

  (三)报送方式

  1、已建立省级网站的地区,由省级网站报送部级中心网站。

  2、未建立省级网站但已建立市级网站的地区,在试点期间,由市级网站分别报送省房地产主管部门和部级中心网站。

  3、其他地区按统计制度等规定的报送方式及报送渠道报送。

  (四)报表编码说明

  本次报表编码均以“F”开头(取自房地产网第一个字“房”的汉语拼音字头),代表“房地产网”;报表共分为八套,每套报表的编码取自该套报表主要内容的汉语拼音字头,如下所示:

  1、房地产交易信息汇总表

  报表编码:F-JY,“JY”代表“交易信息”。

  (1)商品房预、销售情况表

  报表编码:F-JY-XS,“XS”代表“销售情况”。

  (2)存量房买卖情况表

  报表编码:F-JY-CF,“CF”代表“存量房”。

  (3)房地产抵押情况表

  报表编码:F-JY-DY,“DY”代表“抵押情况”。

  (4)房地产租赁登记备案汇总表

  报表编码:F-JY-ZL,“ZL“代表“租赁登记备案”。

  (5)产权登记发证情况汇总表

  报表编码:F-JY-CQ,“CQ”代表“产权登记发证”。

  (6)税费征收情况表

  报表编码:F-JY-SF,“SF”代表“税费征收”。

  (7)房地产中介服务行业情况表

  报表编码:F-JY-ZJ,“ZJ”代表“中介服务行业”。

  2、房地产产权统计年报

  报表编码:F-CQ,“CQ”代表“房地产产权”。

  (1)年城市房地产产权产籍管理人员汇总表

  报表编码:F-CQ-RY,“RY”代表“管理人员”。

  (2)年城市房屋产权情况汇总表一

  报表编码:F-CQ-HZ1,“HZ1”代表“汇总表一”。

  (3)年城市房屋产权情况汇总表二

  报表编码:F-CQ-HZ2,“HZ2”代表“汇总表二”。

  (4)年城市房屋结构、层数、用途汇总表

  报表编码:F-CQ-YT,“YT”代表“房屋用途”。

  (5)年城市房屋产权登记发证情况汇总表

  报表编码:F-CQ-FZ,“FZ”代表“产权登记发证”。

  3、房地产开发企业动态管理情况汇总表

  报表编码:F-KM,“KM”代表“开发项目”。

  (1)房地产开发企业基本情况表

  报表编码:F-KM-QY,“QY”代表“开发企业”。

  (2)房地产开发项目基本情况表

  报表编码:F-KM-XM,“XM”代表“开发项目”。

  (3)房地产开发项目中本年度以前竣工仍在销售的单位工程情况表

  报表编码:F-KM-XS,“XS”代表“竣工并正在销售工程”。

  (4)房地产开发项目中前期筹备阶段单位工程情况表

  报表编码:F-KM-CB,“CB”代表“前期筹备阶段”。

  (5)房地产开发项目中正在施工阶段单位工程情况表一

  报表编码:F-KM-SG1,“SG1”代表“施工阶段情况表一”。

  (6)房地产开发项目中正在施工阶段单位工程情况表二

  报表编码:F-KM-SG2,“SG2”代表“施工阶段情况表二”。

  4、房地产开发统计年报

  报表编码:F-KB,“KB”代表“开发统计年报”。

  (1)房地产开发经营情况表

  报表编码:F-KB-JY,“JY”代表“经营情况”。

  (2)房地产开发统计基层标准表

  报表编码:F-KB-JC,“JC”代表“统计基层标准表”。

  5、经济适用住房汇总表

  报表编码:F-JF,“JF”代表“经济适用住房”。

  (1)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投资情况

  报表编码:F-JF-TZ,“TZ”代表“建设投资”。

  (2)经济适用住房银行贷款情况

  报表编码:F-JF-DK,“DK”代表“银行贷款”。

  6、住房制度改革情况汇总表

  报表编码:F-FG,“FG”代表“住房制度改革”。

  (1)各省、自治区住房制度改革情况汇总表

  报表编码:F-FG-SHZ,“SHZ”代表“各省住房制度改革情况汇总”。

  (2)三十五个大中城市住房制度改革情况汇总表

  报表编码:F-FG-CHZ,“CHZ”代表“大中城市住房制度改革情况汇总”。

  7、住房公积金统计报表

  报表编码:F-GJJ,“GJJ”代表“住房公积金”。

  (1)住房公积金归集情况统计表

  报表编码:F-GJJ-GJ,“GJ”代表“归集情况”。

  (2)住房公积金使用情况统计表

  报表编码:F-GJJ-SY,“SY”代表“使用情况”。

  (3)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统计表

  报表编码:F-GJJ-ZZ,“ZZ”代表“增值收益”。

  8、物业管理情况汇总表

  报表编码:F-WY,“WY”代表“物业管理”。

  (1)物业管理情况基层表

  报表编码:F-WY-JCB,“JCB”代表“基层表”。

  (2)物业管理情况汇总表一

  报表编码:F-WY-HZ1,“HZ1”代表“物业管理汇总表一”。

  (3)物业管理情况汇总表二

  报表编码:F-WY-HZ2,“HZ2”代表“物业管理汇总表二”。

  四、运行管理模式

  房地产网的运行管理拟分三级进行。

不分页显示   总共2页  1 [2]

  下一页